注意!天氣炎熱更要注意,夏季也須防中風!
中國疾控中心近日發(fā)布了《高溫熱浪公眾健康防護指南》,該指南針對我國夏季高溫熱浪引發(fā)的健康問題,提出了干預措施和建議,指導公眾進行科學防護,預防和降低高溫熱浪對人群健康的危害。其中,指南指出的高溫熱浪防護的重點人群提到了老年人群以及慢性基礎疾病的人群,而這類人群恰恰是腦卒中(中風)高危人群。
中風多發(fā)于兩個季節(jié),冬季氣溫低于0℃時和夏季氣溫高于32℃時。氣溫一旦在32℃以上時,人體排汗加劇,雖然出汗對防暑有益,但大量快速的出汗易導致脫水;而且氣溫越高,患中風的危險越大。因此,在熱浪如火的炎炎夏日,曾經罹患中風的患者要謹防復發(fā),中風高危人群也要做好措施預防中風。
夏季為什么會誘發(fā)中風?
1. 高溫天氣易缺水,血液粘稠度增加
氣溫過高會加速人體水分的蒸發(fā)(最常見的就是出汗),如果不及時補水,不僅會引發(fā)中暑還會導致中風。對于老年群體,其口渴中樞和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退化,出汗過多時,會因為缺乏口渴感而不能及時補充水分。體內處于缺水的狀態(tài),就會導致血容量驟減,與此同時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誘發(fā)腦血栓形成,從而發(fā)生缺血性腦中風。
2. 空調吹多易致血管收縮,形成血栓
炎炎夏季,空調是每個家庭的必備品。但是,在吹空調的時候也要注意適度,溫度不能太低,并且不能對著風口吹(電風扇也不能直吹頭部),否則會導致頭部受涼,大腦血管會發(fā)生收縮,從而導致大腦血流量減少而致供血不足,這也是導致腦中風的常見原因之一,需要警惕。
3.久坐導致血流速度減慢,供血不足
夏季的傍晚時分,很多老人喜歡湊一起打撲克、麻將或者下棋,一坐就是很長時間。長時間久坐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從而發(fā)生缺血性腦中風。除此之外,夏季老人有午睡的習慣,要切記不能午飯后立馬入睡,否則全身血液流向消化道,加上靜臥不動,也會造成腦供血不足。
4.喝冰水和吃冷飲導致腹瀉,電解質失調
夏季,老年人胃腸功能明顯減弱,一旦飲食不潔、貪杯或喝冰飲,很容易出現腹瀉。此時若不能及時補水或進行補液治療,就會出現體內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從而導致血液粘稠、血液循環(huán)流速減緩,由此引起缺血性腦中風。
夏季防中風小貼士!
1. 不要把中風當中暑
由于天氣炎熱,人們往往會弄混中風和中暑,注意判斷非常重要。通常,中暑多在濕熱的環(huán)境下發(fā)生,并且患者首先表現的癥狀是持續(xù)性的面紅耳赤,并且伴有頭暈。而中風患者除了伴有頭暈的癥狀外,還伴有神經功能的損害,比如半邊身子乏力等,經常是突發(fā)不適。
2. 及時補充水分
尤其是患有慢性基礎病(常見的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腦血管疾?。┑睦夏耆?,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嚴重時會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大大增加腦血管閉塞的概率。所以,一定要多喝水,尤其是出汗較多的時候,體內足夠的水分可以稀釋血液,避免發(fā)生血管栓塞。
3. 空調溫度不能過低,風扇不能直吹頭部
在注意降溫防暑的前提下,室內溫度與室外溫度不能相差太大,因此空調不要開的過低。如果室內外溫差過大,患慢性病或者有中風史的中老年在進出房間的時候,容易造成腦血管的過渡收縮和擴張,中風概率會增加。此外,風扇也不要直吹頭部。
4. 飲食運動上注意
熬夜、休息少、高鹽高油、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導致中風風險。夏季,飲食更加要清淡、少吃高脂肪的食品,多吃含鉀多的食物,如水果、黃豆、海帶、蘑菇、蔬菜等或者魚類等蛋白質豐富且脂肪較低的食物。
老人不宜做劇烈運動,可多做一些中、輕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慢跑等,這些運動可在早晨、黃昏時進行。白天氣溫高時,不要出門,特殊情況需要出門也要做好防曬防中暑措施。
5. 保持樂觀情緒
日常還需要注意保持樂觀情緒,正確面對現實,避免緊張、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同時還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
來自易愛的叮囑:夏季溫度過高,尤其是即將到來的三伏天,本來就會給人體帶來不適感,所以有中風史的中老年以及中風高危人群,更要注意自我防護。中風會給人的身體帶來不可逆的傷害,同時也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大家一定要做好預防。身體一旦出現不適,請立即去醫(yī)院就診。